相关链接
Copyright © 中山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
2025-03-02
踏入中山沙涌村,时光仿佛按下了慢放键,周身都被古朴与宁静所笼罩。村口那座威严大气的宋帝遗迹牌坊,历经岁月洗礼,静静矗立,好似在向来人诉说着悠悠往事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青瓦白墙、整齐划一,墙基由花岗石砌成,虽没有飞檐斗拱的张扬,却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偶尔,能看到几处有着西式半圆卷窗的房子,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在岭南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独特。
巷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阿婆们软糯的粤语交谈声,让人倍感亲切。在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不知名鸟儿的清脆啼鸣。每一处角落、每一片砖瓦,都散发着一种静谧的美,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寻,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接下来,就跟着我的脚步,开启这场沙涌村的精彩之旅吧!
沙涌村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村内的宋帝遗迹牌坊、马公纪念堂、镇龙阁、文笔山与文笔塔,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前来探寻。
村口的宋帝遗迹牌坊,是沙涌村历史的见证者。这座牌坊最初由全麻青石雕塑镶嵌而成,虽在 1966 年被毁,但 1987 年,在政府拨款、旅外侨胞、港澳同胞及乡人的集资下,以琉璃瓦顶的崭新面貌重现。它正面写着 “宋帝遗迹”,背面写着 “侍郎故里” ,背后藏着一段南宋末年的悲壮故事。南宋景炎年间,宋少帝赵昺抗元失败,一路南逃至良都沙涌,建行宫于马南宝宅内。马南宝身为沙涌村的忠义之士,不仅献粟饷军,还全力勤王护主,因此被少帝封为工部侍郎。后来,崖山海战宋军溃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 8 岁的少帝跳海殉国,随行将士们也相继投海,南宋就此覆灭。马南宝听闻噩耗,悲痛万分,他不甘国家沦陷,暗中集结忠义之士,试图剿叛复国,却不幸在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 36 岁。后人为纪念马南宝的爱国与忠义精神,不仅将村里最大的主街命名为南宝大街,还立起这座牌坊,让他的事迹和精神,在岁月长河中代代流传,激励着后人。
沿着石板路前行,便能看到庄严肃穆的马公纪念堂,它是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为纪念父亲马在明而建,始建于 1923 年,1933 年正式建成 。这座建筑总占地面积 7840 平方米,融合了多种西式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正门是四柱三间三楼坊,走进大门,中央是重檐八角攒尖顶的 “在明亭”,仿佛一位优雅的舞者,亭亭玉立。亭后正中,是仿意大利罗马穹顶式的两层建筑 “一元堂”,取 “只要努力奋斗,仅有一元钱也能发达” 之意,楼内供奉着马应彪父母像,寄托着对先辈的追思与敬意。左边是仿英国钟楼式的三层建筑 “南源堂”,名字取自马应彪两个孙子马健南、马健源的各一字,充满了家族的温情。右边是仿西班牙式的三层建筑 “妇儿院”,黄色的墙身,洋溢着热情与活力。这里曾是沙涌先施学校和幼儿院,如今虽已历经岁月变迁,但建筑的风采依旧不减,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马应彪先生实业救国、造福桑梓的身影,也能感受到沙涌村浓厚的华侨文化底蕴。
在沙涌村中心,有一座古朴的镇龙阁,它建于清嘉庆年间,也有说法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所建 。最初,镇龙阁是平面六角形三层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塔,通高约 18 米,在 “文革” 期间,塔身不幸被毁,仅存塔基和匾额。1992 年,华侨和村委会出资重建,如今的镇龙阁共五层,塔基宽阔,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塔身垂直,以琉璃飞檐相隔,在阳光的照耀下,琉璃瓦闪烁着光芒,塔高 12.28 米,塔围 10 米,塔前还有休息亭。它不仅是沙涌村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村民信士休闲和祈福之地。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们都会来到这里,燃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镇龙阁静静地见证着村民们的生活点滴和美好期许。
沙涌村的文笔山,山势虽不雄伟险峻,却有着独特的灵秀之气。山上植被繁茂,四季常青,漫步山间,微风拂面,送来花草的清香和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山脚下,偶尔能看到几户人家,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而文笔塔就坐落于文笔山上,它是沙涌村文风昌盛的象征。据记载,文笔塔是为了兴文运、出人才而建,寄托着村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这座塔由砖石砌成,塔身由底向上逐渐收缩,顶部较小,呈长条状,恰似一支巨大的文笔,直插云霄。远远望去,文笔塔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过去,文笔塔保存较为完好,每逢科举考试,学子们都会登上塔顶,祈求文运亨通、金榜题名。然而,岁月无情,如今的文笔塔已有些损坏,部分砖石剥落,但它依然顽强地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沙涌村的兴衰变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沙涌学子奋发向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沙涌村的美食文化,就像一首悠扬的乐章,每一道菜都是独特的音符,交织出令人难忘的美味旋律。这里的良都扣肉、沙涌烧鹅、沙涌肠粉,都承载着沙涌村的历史与情感,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良都扣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末年。相传,宋帝赵昺逃难至中山良都,将士们疲惫不堪,马南宝带领村民抬着大米和猪上山慰劳。村民将自养猪肉用酱料、香料煮熟宴请将士,士兵们起初不动筷,马南宝便用岳飞《满江红・写怀》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的词句,形容大块猪肉就是 “元兵敌寇的肉”,鼓励士兵大口吃肉,“寇肉” 的传说由此而来,后来谐音转变为 “扣肉”。
这道扣肉的制作工序极为复杂,从选料、定型、上色、插针、油炸、浸漂、冲漂、焖煮、码扣到蒸煮,每一步都饱含着厨师的匠心。选料时,要挑选层次分明、肥瘦适中的五层隔沙腩肉,这种肉因有筋膜,吃起来既有弹性,又有嚼头。香料则选用姜葱、八角、香叶、蒌叶、芫荽头、五香粉、南乳等,其中蒌叶是当地特有的调味香料,能增香去腥,是良都扣肉必不可少的一味。定型时,将整块猪肉放入汤锅中煮至七成熟,裁切成方块后再煮至肉质七成软化。上色后,用特制的 “扣肉针” 在猪皮上拍打均匀扎出小洞,力度与空隙都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孔不能太深,以免蒸的时候皮肉分离,也不能太浅,否则会影响油脂析出。油炸时,将五花腩肉皮面朝下,入锅油炸,油温控制在一百八十度至两百度,使表皮油脂大量溶解,炸至色泽金黄、弹性良好。接着,将油炸后的五花腩肉放入 30 度至 35 度的热水中浸漂 30 到 40 分钟,使其表皮泡发,呈现出沟壑纵横的虎皮纹,吃起来软烂可口。再用良都古井的山泉水冲漂,冲去多余的油脂。随后,起锅烧油,放入香料爆香,倒入扣肉翻炒,淋上绍酒,加入二道汤水焖煮 15 至 20 分钟,调味后捞起,将扣肉和酱汁分开盛放。码扣时,将扣肉和处理好的香芋交错码放在鸡公碗内,肉皮朝碗底,淋上酱汁后放入蒸笼蒸扣一个半小时左右。出笼后,先将碗内酱汁倒出,翻扣后加入芫荽,再淋上先前倒出的酱汁,至此,良都扣肉才算制作完成。
在沙涌村,良都扣肉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硬菜,也是体现烹饪者水平的一道菜式。每逢重大节日或喜事,餐桌上要是少了良都扣肉,就感觉缺了点什么。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沙涌村文化传承的象征,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沙涌烧鹅对选材十分讲究,通常选用 90 天出栏的棚鹅,这种鹅光鹅净重约 8 - 10 斤,皮肉纹路清晰,脂肪分布均匀,能为烧鹅带来绝佳的口感 。制作时,师傅们先将鹅处理干净,再用秘制的酱料腌制,让酱料充分渗透到鹅肉的每一丝纤维中。接着,给鹅脖子打气,使鹅皮下的脂肪和结缔组织之间充满空气,这是让烧鹅皮脆的关键一步。随后,将鹅在开水中焯一下,给烧鹅定型,再淋上含有麦芽糖的脆皮水,糖遇热发生褐变反应,不仅让烧鹅披上了一层漂亮的黄褐色外衣,还增添了独特的香甜味道。经过几个小时的风干,有助于鹅皮水分挥发,进一步提升皮脆的口感。最后,放入炭火焖炉中烧烤,水蒸气先均匀地蒸熟整只鹅,随着水蒸气的蒸发,炉内温度越过 120°C,将烧鹅的香味彻底激发出来。
刚出炉的沙涌烧鹅,表皮金黄油亮,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皮脆肉嫩,肉汁在口中四溢,鹅肉的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口腔,肥而不腻的口感更是让人欲罢不能。搭配上特制的酸梅酱,酸梅的酸甜巧妙地中和了烧鹅的油腻,为这道美食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沙涌肠粉的米浆制作,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选用颗粒饱满、米质细腻的籼米,将其浸泡在清水中 4 - 6 小时,让米粒充分吸水膨胀。浸泡好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石磨或电动磨浆机中磨浆,磨浆过程中加入适量清水,以保证米浆的稠度和流动性,磨出的米浆应细腻无渣、色泽洁白。为了提升米浆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会加入玉米淀粉、澄面、食盐和食用油等辅助材料。玉米淀粉和澄面能增加米浆的黏性和韧性,使肠粉更加劲道有弹性;食盐可调节米浆的咸淡度,提升口感;食用油则能让肠粉在蒸煮过程中不易粘连。调配好的米浆需要静置 1 - 2 小时,让其充分发酵和沉淀,去除杂质和气泡,之后再用细纱布或滤网过滤,这样制作出来的米浆更加纯净细腻。
沙涌肠粉的馅料种类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常见的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每一种馅料都经过精心处理,鲜嫩多汁。将米浆倒入蒸盘,薄薄地铺一层,再放上喜欢的馅料,轻轻晃动蒸盘,让米浆和馅料均匀分布,放入蒸锅中,只需短短几分钟,一份热气腾腾的肠粉就新鲜出炉了。
刚出锅的肠粉,米浆皮晶莹剔透,薄如蝉翼,隐约能看到里面的馅料。入口时,肠粉的口感细腻嫩滑,仿佛在舌尖上跳舞,米浆的香气和馅料的鲜美完美融合,让人陶醉。搭配上特制的酱汁,酱汁的咸香与肠粉的清甜相互映衬,为这道美食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岭南风味,让人吃过一次就难以忘怀。
上午:抵达沙涌村后,首先前往村口的宋帝遗迹牌坊,了解南宋末年那段悲壮的历史,感受马南宝的爱国忠义精神。接着参观沙涌学校(旧址)香山书房,这座建于 1920 年的建筑,是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红砖墙、多窗户以及独特的建筑造型,充满了历史韵味。随后前往镇龙阁,欣赏这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楼阁,塔分五层,琉璃飞檐,是村民信士休闲和祈福之地,站在塔前,感受岁月的宁静与祥和。
中午:在镇龙阁附近的泉记食店(大家姐食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沙涌肠粉、鲜虾云吞等,感受沙涌村的独特风味。
下午:前往马公纪念堂,参观这座融合了多种西式建筑风格的私宅群,欣赏在明亭、一元堂、南源堂、妇儿院等建筑的独特魅力,了解马应彪先生的传奇人生和沙涌村的华侨文化。之后前往马家枪训练基地,近距离感受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观看精彩的武术表演(若有表演安排),领略沙涌马家枪的刚劲有力与灵活多变。最后登上文笔山,攀登至文笔塔,俯瞰沙涌村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结束充实的一天。
第一天:行程与一日游上午和中午相同。下午参观完马公纪念堂和马家枪训练基地后,前往沙涌村文化街区,漫步在古街巷中,欣赏清末民初风格的华侨老屋和特色建筑,感受中西合璧的建筑之美。还可以参观在明书塾、南宝大街民居群等历史建筑,深入了解沙涌村的历史文化。晚上在村内的餐厅品尝沙涌烧鹅、良都扣肉等特色美食,饭后可以在村里散步,感受乡村夜晚的宁静。
第二天:早上可以在村里的早餐店品尝特色早餐,如糯米鸡、鱼丸粥等。之后前往马乐山工作室,参观屋顶上巨大的史努比,了解这位 “史努比中国之父” 的故事,还能看到各种精美的手模作品。中午在工作室附近的餐厅用餐,休息片刻后,继续在沙涌村闲逛,发掘一些小众的景点和角落,感受沙涌村的悠闲生活。
住宿推荐:如果想住在沙涌村内,可以选择一些特色民宿,体验乡村的宁静与舒适;如果对住宿条件要求较高,也可以选择周边的酒店,如中山市南区御洋商务酒店,距离沙涌村较近,出行方便,酒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 。
公共交通:如果您选择乘坐公交前往沙涌村,可搭乘中山 015 路、508 路 (顺德 390 路) ,在沙涌站下车即可。
自驾:自驾的朋友可以直接导航 “中山市南区沙涌村” ,村内有多个停车点,停车较为方便,且部分区域停车免费 ,建议把车停在镇龙阁附近,然后沿着路线游览,步行 5 - 10 分钟就能到达各个景点。
沙涌村四季皆有其独特的韵味,但春秋两季,天气宜人,既没有夏季的炎热,也没有冬季的寒冷,是游玩的最佳时节。此时,村里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景色格外迷人,漫步在古街巷中,感受着微风拂面,十分惬意。同时,尽量避开雨季和节假日的人流高峰,这样能更悠闲地欣赏沙涌村的美景,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沙涌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在这里游玩时,请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参观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时,要文明参观,不随意触摸、破坏文物,共同保护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在品尝美食时,也可以入乡随俗,体验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让这次沙涌村之旅更加美好难忘。
沙涌村,这座隐藏在中山的宝藏村落,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漫步在沙涌村的古街巷中,触摸着历史的痕迹,品尝着地道的美食,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祥和,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身心,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美食探寻者,亦或是只想寻找一处宁静之地的旅人,沙涌村都不会让你失望。快来沙涌村开启一场难忘的旅行吧,用相机记录下这里的美好瞬间,用味蕾感受这里的独特风味,让沙涌村成为你旅行记忆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