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镇简介

2025-01-01

板芙镇初印象

板芙镇,宛如一颗镶嵌在中山市南部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东靠五桂山,西临西江,南连珠海市,北接中山城区及大涌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各方的关键纽带。全镇面积 79.7 平方千米,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与蓬勃的发展活力。当你踏入板芙镇,便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既有传统水乡的温婉韵味,又有现代城镇的朝气活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展望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一、历史溯源:岁月沉淀的故事

板芙镇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回溯至清代嘉庆时期(1796 年),因境内地处板尾水与芙蓉沙,各取两沙洲首字而得名 “板芙”,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悠悠岁月。而考古发现更是将这片土地的人类活动史推向了更遥远的过去,1986 年 7 月出土的白溪村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和汉代沙丘遗址,确凿地证明了早在 5000 年前,板芙白溪村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自古以来 “先有白泥坑(白溪旧名),后有香山(中山)城” 的说法更是广为流传,板芙无疑是中山市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镇区之一。

二、地理风华:天赋山水的馈赠

(一)优越区位

板芙镇所处方位得天独厚,位于中山市南部,恰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与广佛、深港、珠澳三大极点紧密相连,区位优势显著。从这里出发,一小时内便能畅达粤港澳大湾区的任意城市,周边环绕着中山港区、马鞍港区、小榄港区、黄圃港区、神湾港区 5 大港区,还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珠海机场等 90 公里半径内的五大国际机场,以及南沙港、盐田港、蛇口港、高栏港四大深水港,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坚实保障。镇内交通网络更是四通八达,105 国道如一条动脉纵贯全镇,古神公路、广珠西线高速穿境而过,镇内 10 分钟内即可抵达板芙站高速公路出入口,“三纵三横” 的交通格局已然成型。水路方面,岐江河浩浩荡荡纵贯南北 12 公里,西江航运水道约 40 公里,经磨刀门可直抵港澳,便捷的水陆交通,让板芙镇成为了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

(二)迷人地貌

板芙镇的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大自然仿佛在此尽情挥洒笔墨。石岐河作为 “分界线”,将全镇清晰地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属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小区,面积达 30 余平方千米,这里的山岭虽不巍峨高耸,却别具一番韵味,多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久经岁月侵蚀,山形平缓圆润,海拔在 300 米以上的山岭有湖洲山(海拔 331 米)、婆髻山(海拔 322 米)和深湾凹(海拔 303 米),其余大多是 140 多米至 200 多米的小山丘,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像是大地微微隆起的脊梁。西部则是广袤无垠的海积冲积平原,近 50 平方千米的肥沃土地,由西江携来的泥沙淤积而成,地势平坦开阔,河涌如同大地的脉络般纵横交错,土地肥沃得能攥出油来,素有 “板芙粮仓” 的美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板芙人。

(三)宜人气候

板芙镇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以南的这片土地,终年被温暖的阳光眷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这里,太阳高度角大,辐射能量充足,四季都较为温暖,年平均气温约 23.0℃,仿佛大自然的温室。濒临南海的地理位置,让夏季风携带着丰沛的水汽汹涌而来,成为降雨的主要来源,年平均降水量可达 1927.9 毫米,滋润着大地万物。充足的光热与充沛的雨量,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稻、甘蔗、蔬菜等农作物在这里茁壮成长,水果更是四季飘香。不过,夏季偶尔也会有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来袭,但这也是大自然力量的展现,板芙镇在与自然的磨合中,不断发展着应对之策,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

三、产业腾飞:传统与现代的协奏

(一)农业根基

板芙镇的农业发展源远流长,根基深厚,素有 “板芙粮仓” 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传统农业蓬勃发展,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产出的稻米颗粒饱满、香气四溢,是当地居民餐桌上的主食。甘蔗种植也曾是板芙农业的一大亮点,那一排排粗壮的甘蔗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大地奏响的甜蜜乐章,所产甘蔗汁多味甜,为制糖业提供了优质原料。蔬菜种植更是四季不断,品种繁多,新鲜水灵的蔬菜每天清晨从田间地头直供市场,保障着周边地区的 “菜篮子” 供应。

如今,板芙镇的农业紧跟时代步伐,大步迈向现代化。一方面,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的土地、完善的灌溉与排水系统,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本地的水资源优势,水产养殖业风生水起,各类优质鱼虾蟹鳖从这里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像马友鱼养殖基地,已成功打造超 500 亩,预计年产值超 1000 万元,通过 “企业 + 基地 + 农户” 的合作模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鲜美可口的海鱼,还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此外,花卉苗木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沿古神公路的花卉苗木示范带,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美化了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二)工业新篇

回顾往昔,板芙镇的工业起步于传统轻工业,家具、鞋业、服装、化工、电光源等产业曾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那些年,大大小小的家具厂遍布全镇,手艺精湛的工匠们精心雕琢每一件家具,从古朴典雅的中式风格到简约时尚的现代款式,板芙家具凭借精湛工艺和优质选材,畅销各地,为无数家庭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鞋业也曾辉煌一时,制鞋工厂里,工人们忙碌地裁剪、缝制、粘贴,一双双款式新颖、品质优良的鞋子从这里走向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服装产业同样不甘示弱,服装厂内,缝纫机的哒哒声交织成一曲忙碌的乐章,各类时尚服装批量产出,紧跟潮流趋势,深受消费者喜爱。

如今,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板芙镇工业开启转型升级新篇章。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宛如一颗璀璨新星冉冉升起,自 2014 年规划以来,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接续奋斗,锚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三大战略性产业方向,坚定不移地走 “工业强镇” 之路。经过多年的土地征拆、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园区已初显规模,一期 6100 多亩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引进企业 33 家,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 300 亿元。这里汇聚了众多行业佼佼者,上市公司投资项目 10 个,知名外商投资项目 7 个,国家级小巨人及省市专精特新项目 11 个,呈现出高新化、智能化、国际化和资本化的显著特点。广东莱福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从深圳引进的企业,落地投产迅速,今年一季度就贡献了近 1 亿产值,其生产的 LED 驱动电源等产品,技术先进、品质卓越,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景观照明等领域,为全球众多照明项目提供核心动力。园区还建立起严格的入园标准,每亩产值达到 1200 万,每亩投入达到 600 万,每亩税收达到 60 万,确保入驻产业的先进性与竞争力,为板芙镇工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助力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文旅融合:古韵今风的畅游

板芙镇的文旅资源恰似一座宝库,古老韵味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大盛陶艺作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坐落于历史悠久的白溪村,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和明清时期古瓦遗址,更流传着 “先有白泥坑(白溪村),后有香山城(中山市)” 的佳话。依托制瓷工厂,秉持 “互联网 + 现代陶艺 + 教育 + 体验” 理念,结合素质教育研学背景,大盛陶艺成为了集陶瓷生产、传统陶瓷文化传承、陶艺系列课程、教材编写、教育实施、教师培训、艺术沙画、雕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研学胜地。在这里,游客既能目睹陶瓷制作的精湛工艺,又能亲手体验陶艺创作,感受泥土在指尖流转成艺术品的奇妙过程,还能参与艺术沙画创作,让想象力在沙粒间自由驰骋,尽情享受研学旅游与教育实践的乐趣。

金钟山郊野公园亦是休闲游玩的绝佳去处,占地 1000 多亩,位于板芙镇南部。园内山林茂密,山高峻峭,林木郁郁葱葱,自然环境美不胜收。在原有景点基础上精心打造的一二期登山径,以及听松亭、金钟亭、天罡亭、日晷平台、观江楼等景观,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使其成为集观光旅游、健身休闲、生态园林、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沿着登山径拾级而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儿欢快的歌声,途中驻足亭台楼阁,俯瞰秀丽山水,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与静谧,或是在日晷平台探寻时间的奥秘,于观江楼远眺西江与岐江交汇的壮阔景象,都能让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放松与滋养。

里溪村作为革命老区村和广东农村改革先行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宛如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这里的文旅小环线将诸多网红景点串联成珠,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里溪三宝”—— 开村古井、镇村屋仔树、华帝古庙及月角书馆,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百年雌雄樟树对望的双樟园,竹径通幽,未经雕琢的自然生态尽显原始之美,荷塘月色鲤鱼池,鱼翔浅底,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里溪党员教育基地与民心公园更是学习打卡的圣地,基地内设有粮食展览馆、村史馆、里溪精神馆、入党誓词浮雕、中山抗日先锋队里溪中队烈士纪念亭、里溪烈士群像等爱国主义教育设施,让人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红色历史,品味 “联产到劳” 的改革精神。

沿着西江大堤漫步,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致。十三顷水闸网红集市热闹非凡,这里是西江边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沿街 200 米的摊位上,摆满了刚打捞的肥美河鲜、当地特色小吃、农家新摘的瓜菜,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图。禄围水闸落羽杉林仿若童话世界,春夏时,如绿色屏障临江而立,绵延无尽;秋冬之际,杉林换上斑斓彩衣,金黄、棕红、赤褐交相辉映,落叶缤纷似雨,令人陶醉。寿围水闸外连片稻田,稻穗随风摇曳,仿若金色的波浪,成群的鹭鸟翩跹起舞,或低飞捕食,或栖息枝头,为这片田野增添了灵动的气息。西河水闸扼守岐江河西端出水口,与西江磨刀门水道交汇,在此可尽览板芙水乡风情,一面是悠悠岐江河,一面是滔滔西江水,开阔的视野让人胸襟也为之开阔。

五、荣誉勋章:奋进路上的见证

板芙镇凭借多年的拼搏奋进,斩获了众多令人瞩目的荣誉称号,它们犹如一枚枚勋章,闪耀在这片土地之上。在经济领域,荣获 “2023 年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标兵单位”,彰显其强大的招商实力与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让众多高精尖企业纷至沓来;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的成功获批,更是标志着其产业平台迈向省级高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文化教育方面,里溪村的 “香山书房” 获评 “全国最美农家书屋”,为乡村文化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书香弥漫在田间地头。社会治理领域同样成绩斐然,连续三年获评 “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是全镇上下一心、化解矛盾纠纷的有力见证;全镇 11 个村(社区)均成功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村,其中里溪村更是获评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展现出板芙镇和谐稳定、依法治镇的良好风貌。武装工作上,板芙镇武装部连续两年荣获 “先进武装部”“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民兵工作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立下赫赫战功。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亦是可圈可点,板芙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荣获广东省首批 “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称号,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打造温暖港湾。这些荣誉,既是过往努力的高光时刻,更是激励板芙镇砥砺前行、再创辉煌的磅礴动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进发。

六、未来展望:逐梦前行的蓝图

展望未来,板芙镇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产业发展领域,板芙镇将紧紧依托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这一省级平台,持续发力。一方面,深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三大战略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像广东联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优质企业入驻,打造完整产业链,朝着千亿级高端制造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预计到 [具体年份],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将突破 [X] 家,达产产值有望达到 [X] 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的新高地。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让家具、鞋业、服装等传统产业重焕生机,实现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板芙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城乡建设方面,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板芙镇将深度融入大湾区 “一小时生活圈”,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镇内,以 “一心两翼” 为发展格局,镇中心商圈将更加繁荣,商业活力持续增强,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消费中心。两翼地区产业发展与居住配套相辅相成,产业园区周边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配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圩镇建设等项目,提升城镇颜值与品质,让板芙镇既有城市的繁华便捷,又不失水乡的温婉韵味。

生态保护上,板芙镇将坚定不移地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治水工程,确保全镇河涌水质稳定达标,河岸景观不断优化,让岐江河、西江等水域成为板芙生态名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丘陵山地、道路两旁、河岸堤畔广泛种植各类绿植,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打造绿美板芙。未来,漫步板芙,处处是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旅融合也将迈向新高度,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大盛陶艺、金钟山郊野公园、里溪村等优质文旅资源,推出更多特色旅游线路与文化活动。开发以 “板芙水乡” 为主题的深度游项目,游客可乘船穿梭河涌,欣赏两岸古朴村落与田园风光;举办 “板芙文化节”,集中展示陶艺、美食、民俗等特色文化,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让板芙镇成为大湾区知名的文旅胜地,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板芙镇,这颗中山市的璀璨明珠,正以蓬勃的朝气、奋进的姿态迈向未来。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绽放着时代的光芒,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舞台上,必将演绎出更加精彩的华章,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它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