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南区简介

2024-12-23

南区印象:地理与人文的交融

南区街道,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心城区南部,东倚五桂山,南接板芙镇,西临岐江河,北连石岐区及东区,面积 48 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以平原为主,西北部有狮山和马山点缀,海拔 30 - 77.6 米,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 2 米以下,由西北向东南轻微倾斜。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光照和雨量皆充沛,自然资源丰富。

南区历史悠久,古称良都,是香山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积淀。自新石器晚期马岭一带便有人迹,秦始皇时期,沙涌、福涌、马岭、北台等地已形成聚居点,千年前中原先民迁入,在此繁衍生息。

历史长河:南区的岁月变迁

自宋代起,南区的发展便与香山的历史紧密相连。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香山置县后,南区(环城)属仁厚乡。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 年),南区属良字都。清代道光七年(1827 年),属仁良都管辖,宣统二年(1910 年),归一区管辖。

民国时期,南区的行政归属历经多次变更。民国 19 年(1930 年)7 月,属仁良区管辖;民国 20 年(1931 年)9 月,属第一区管辖。在这期间,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浪潮之中,南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洪流的冲击与洗礼。

新中国成立后,南区的行政区划持续调整。1949 年 11 月,全县建立新的区乡体制,南区属第一区。此后,又先后隶属于沙涌区、三乡公社等。1998 年 1 月 1 日,原岐江区白石涌以南社区划入,环城区改称南区办事处,这一变革标志着南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契机与起点,逐步踏上了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道路。

产业新篇:南区的经济活力

南区街道工业产业体系以装备制造(电梯产业)、汽车汽配、包装印刷、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产业为主导,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电梯特色产业基地。2023 年,该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3.68 亿元,同比增长 3.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3.3 亿元,同比增长 5%。

在招商引资和企业增资扩产方面,南区成绩斐然。2024 年上半年顺利引入广东雅泰家具有限公司与广东铭阳金属有限公司,实现 “零地招商”。广东雅泰家具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定制家具、星级酒店家具等生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 3000 万元;广东铭阳金属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商用空调设备核心部件、铜管设备等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 2500 万元。

众多企业积极增资扩产,如奥菱电梯全力打造智能化制造基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提升产品线质量与效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中山科佰实电器有限公司位于树涌工业园的新生产基地,正规划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生产线,增加智能吊扇产品开发,向产品智能化与制造过程智能化方向转型;富浦思食品设备(广东)有限公司聚焦食品加工行业改革,启动新型高效速冻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旨在优化传统冷冻工艺,开发更节能、环保且高效的食品处理解决方案。

“工改” 为南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南区街道坚持改革破题,以 “工改工” 为主攻方向,按 “一地一案”“一企一案”,探索多种改造模式。自 “工改” 攻坚启动以来,共整备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超 1300 亩,拆除低效厂房建筑近 25 万平方米,新增高标准厂房近 45 万平方米,累计推动实施改造项目 47 个,涉及 13 个村经联社。例如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改造项目,仅用时 1 个月就正式签订收储协议,3 个月完成园区经营主体的搬迁腾挪工作,且园区原有 72 家经营主体中,52 家腾挪后仍留在南区经营发展,留存率达 72.2%。“工改” 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更为产业升级和空间重构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南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生根,为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旅华章:南区的风情画卷

南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情画卷。

中山詹园,坐落于南区街道北台村,占地百亩,始建于 1998 年。它是园主黄远新先生为父母精心打造的颐养天年之所,以 “孝” 文化闻名遐迩。詹园建筑风格独特,以苏杭园林为蓝本,融入岭南水乡特色,一砖一瓦、一门一窗皆凝聚着历史韵味。园内湖洲山、北溪河等自然风光与建筑相得益彰,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妙景致。游客漫步其中,既能欣赏到古典园林艺术的精致典雅,又能深刻感受到中华 “孝” 文化的深厚内涵,还可观赏川剧绝活 “变脸”、千年功夫茶艺及魔术表演等精彩节目,领略中华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2007 年,詹园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景区,成为南区旅游的一张璀璨名片。

北台山森林公园位于南区北台村,占地二千四百亩,以湖州山为主体,与詹园相互映衬。湖州山海拔 328 米,山体连绵起伏,景色壮观秀丽。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 96.8%,拥有大面积的山地景观、湖水景观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登山途中,可见层层叠叠的绿色植被如绿绸舞动,漫山遍野的黧蒴花盛开,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精美礼物。从北台山入口攀登至山顶仅需约 40 分钟,难度适中,适合全家老小一同游玩。半山腰的小凉亭可供游客休憩,登顶后则可将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沙涌村,始建于北宋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口的 “宋帝遗迹”“侍郎故里” 牌坊,见证了南宋末年那段悲壮的历史。当时,宋室南逃,宋端宗赵昰曾在此避难,沙涌村民马南宝倾尽全力护驾,后虽宋亡,但马南宝的忠肝义胆传颂至今。马南宝的后人马应彪更是改写了中国商业史,他创办的先施百货,首创了众多现代经营方式,如明码标价、全球采购、雇佣女售货员等,成为中国百货业的先驱。如今的沙涌村,依然保留着许多马应彪捐建的公共设施,如沙涌学校、马公纪念堂等。沙涌学校现已改造为香山书房,在保留原有红砖墙和窗花的基础上,换上了彩色玻璃窗,内部中庭的圆弧拱形书架与两侧长椅相得益彰,营造出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此外,沙涌村还有文笔塔、镇龙阁等历史古迹,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曹边村,始建于北宋年间,因梅岭周边的水运通道流经村落而得名 “漕边”。这里山林环抱,稻田绵延,风景如画,于 2024 年 1 月荣获 AAA 级乡村旅游景区称号。曹边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香山县立县首倡者梁杞、清代广东三大状元之一梁耀枢的故乡。村内的曹边学校始建于 1929 年,由华侨捐资兴建,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历经百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彰显了村民对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曹边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 “强村公司”—— 中山市漕边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充分盘活乡村资源。公司推出了 “状元郎” IP 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状元茶、状元郎手机支架、“金榜题名” 扇子、印有曹边学校和龙井古桥图案的布袋等,深受游客喜爱。此外,村里还将一些侨房进行微改造,如村民邓长征将原本破败的侨房改造成马沙咖啡窑烤面包店,在传承侨房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体验。

幸福底色:南区的民生画卷

在教育方面,南区街道积极响应 “双减” 政策,与课后帮教务团队合作,为 6615 名学生提供 “基础托管 + 素质拓展” 等多元化课后服务模式。各学校开设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科技、思维及非遗等 120 多门素质课程,如竹秀园中心小学的击剑课程多次获奖,良都小学的啦啦操、篮球项目成绩斐然,北台小学的书法课程独具特色,马岭小学的醒狮和古筝课程亮点突出,南侨英才学校的课程设置全面丰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解决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使孩子与家长真正满意并感到幸福。同时,南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截至 2020 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6.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86.4%,完成学前教育 “5080” 攻坚任务,成为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标杆镇街之一。此外,南区还积极推动学校建设,近几年安排财政资金超 4 亿元,新建一批公办小学和幼儿园,推动了公办学校的扩容升级,如 2020 年 9 月 1 日新建成的竹秀园学校正式投用,为南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南区的医疗资源不断优化,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南区医院的前身可追溯到 1950 年的中山县一区卫生所,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级综合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爱婴医院、市文明单位称号,妇产科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2020 年 9 月 19 日,南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竣工揭牌并投入使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落地南区马岭社区,该医院占地面积 127 亩,编制床位 500 张,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技术与管理的延伸,也是拓展积水潭骨科品牌的唯一一所外阜骨科专科医院。医院开展的骨科临床业务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相同,涵盖脊椎外科、矫形骨科、创伤骨科等多个领域,配备先进的大型通用医疗设备,日常医疗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驻的专家团队担纲完成,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负责一线临床业务,疑难病例进行远程会诊,为全市乃至华南地区的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使南区的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社会治理方面,南区街道坚持在基层治理中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通过 “楼栋长制”“积分制” 等群众自治方式,激活基层社会治理 “N 动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例如,环城社区通过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强化居民自治功能,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区楼栋长朱宏刚在发现社区着火后立即救火,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该社区优先选拔居民代表、社团骨干、党员干部、“五老” 等力量进入楼栋长队伍,联合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主体构建 “驻点团队 + 社区党委 + 片警 + 网格员 + 物业管家 + 楼栋长” 治理模式,形成 “楼栋听事、小区议事、社区决事” 三级议事机制。目前,南区街道已选任楼栋长 64 名,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 340 条,协助解决小区环境卫生、停车出行、邻里纠纷、电梯故障、高空抛物等问题 230 余件,增设 323 个电动车位和 57 个高空抛物摄像头,累计接待服务居民群众超 2000 人次。马岭社区推出 “积分制” 治理模式,根据居民公约和社区发展任务设置 “学、思、践” 三大类项目,居民通过看望老人、参与 “四小园” 建设、提供志愿服务等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品。自 “积分制” 推广以来,马岭社区累计参与积分周期的党员群众共 115 户,产生积分 4300 多分,兑换积分 1000 多分。今年以来,马岭社区和环城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约 80 场,解决群众难事愁事超 50 宗,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南区:向未来无限生长

南区,这片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大湾区的版图上熠熠生辉。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合了自然的灵秀与人文的荟萃,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南区勇立潮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传统产业如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等蓬勃发展,新兴产业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为区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工改” 的有力推进,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区的文旅资源丰富多样,中山詹园的 “孝” 文化、北台山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沙涌村的历史遗迹以及曹边村的乡村风情,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些宝藏不仅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也让南区的文化传承得以延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民生福祉始终是南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资源的优化,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医疗水平的提升,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社会治理的创新,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让居民们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

展望未来,南区将继续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产业实力、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坚实的民生保障,南区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它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大局,与周边地区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南区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向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