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美食大赏:解锁舌尖上的宝藏城市

2025-06-08

石岐乳鸽:香酥多汁的 “城市名片”

在中山丰富多样的美食版图中,石岐乳鸽无疑是最为闪耀的一张名片。这道诞生于中山石岐的特色美食,以其香酥多汁的口感,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成为了中山美食文化的象征。

当一盘热气腾腾的石岐乳鸽端上桌,那金黄油亮的外皮,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瞬间便能抓住人们的目光。轻轻咬上一口,“咔嚓” 一声,酥脆的外皮应声而裂,紧接着,鲜嫩多汁的鸽肉便展露无遗。鸽肉的鲜嫩与外皮的酥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肉质鲜嫩爽滑,汁水四溢,浓郁的肉香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让人回味无穷。

石岐乳鸽的独特魅力,离不开其优质的原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石岐鸽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优良鸽种与中山本地鸽种杂交后孵育出来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这种鸽子体型适中,肉质鲜嫩,骨软肉香,为石岐乳鸽的美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制作工艺上,石岐乳鸽讲究 “原只整上”“动手享用”,以红烧做法最为常见。乳鸽经过精心腌制,用多种香料入味,再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整个过程对火候和时间的掌控要求极高,只有经验丰富的厨师才能烹制出外皮酥脆、肉质鲜嫩、骨软甘香的石岐乳鸽。

石岐乳鸽的起源,与中山的侨乡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1915 年,旅居美国的中山华侨带回了美国良种肉鸽 “白羽王鸽”,与石岐土鸽混养杂交,培育出了体大易养、抗病力强的新品种。此后,养鸽爱好者又通过华侨的帮助,先后引进西班牙、比利时、日本和澳洲的优质名鸽,经过反复的杂交优育,大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培育出了石岐鸽。而首创红烧石岐乳鸽且令其扬名海内外的,是澳门的中葡菜餐厅佛笑楼。为了迎合澳门那些土生葡萄牙人的饮食习惯,佛笑楼的大厨创制出了一种烘烤石岐鸽的吃法,选用出生三至四周、重约八两的大乳鸽,用白卤水腌渍之后,经烤箱烘烤而成。其烹制出品的石岐乳鸽皮脆肉滑,甘香鲜美,幼嫩可口,油而不腻,色香味俱佳,广受中葡人士赞赏,店家美其名曰红烧石岐乳鸽。从此,红烧石岐乳鸽便在省港澳地区声名远扬,成为了中山美食的代表之一。

如今,在中山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石岐乳鸽的身影。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街边小店,都能品尝到这道美味。其中,石岐佬中山菜馆的石岐乳鸽更是备受推崇。这里的乳鸽以制作细致著称,均采用 13 天的妙龄乳鸽,用白卤水腌好风干,在乳鸽上拉油,再把乳鸽以滚油生烧至热,上台滚热辣。用手指轻轻撕开鸽腿,金色的肉汁缓缓流出,入口时其皮极脆极薄,又嫩又香,鸽肉滑嫩,鸽骨绵软,即可入口,甘香鲜美,幼嫩可口,名不虚传。除了石岐佬,还有许多其他的餐厅也能品尝到美味的石岐乳鸽,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等待着食客们去探索和发现。

水乡河鲜:鲜美的水乡馈赠

中山,这座被水网环绕的城市,独特的水乡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河鲜资源,成为了美食爱好者们的河鲜天堂。南朗的水蟹、三角的生鱼,这些河鲜不仅味道鲜美,更是中山水乡美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南朗镇,地处咸淡水交汇处,独特的水域环境为水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水蟹,蟹肉清甜嫩滑,蟹膏香软、鲜甜味浓,含有谷氨酸、赖氨酸等 18 种氨基酸及铁、钙等多种矿物质,具有滋补强身功效 。清蒸是最能体现水蟹原汁原味的做法,只需简单的清蒸,蟹汁如泉涌,先用吸管喝汤,再拆肉,又嫩又鲜。除了清蒸,水蟹还可以用来制作水蟹羹。拆蟹取肉取膏,用蟹汁做汤底,再配上蛋花、丝瓜,鲜甜无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汤品。

而三角镇的生鱼同样声名远扬。三角生鱼体形修长,肉质结实、无肌间刺,口感细腻、爽滑、味鲜;鱼片韧性好,不易煮碎,弹牙,口感好,品质佳,营养丰富。三角生鱼具有增强免疫力和体质,促进术后或产后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催乳、改善贫血、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在烹饪方式上,生鱼的做法多种多样。可以将生鱼切片,做成生鱼片,搭配上特制的调料,口感鲜嫩爽滑;也可以将生鱼用来煲汤,鱼汤浓郁鲜美,营养丰富;还可以将生鱼煎焗,外皮金黄酥脆,鱼肉鲜嫩多汁,别有一番风味。

在中山,有许多地方可以品尝到这些美味的河鲜。崖口人家就是一家备受推荐的餐厅。这家餐厅位于南朗崖口村,这里的海鲜都是当天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非常新鲜。餐厅的招牌菜盐焗香茅奄仔蟹,东南亚香料香茅融合脂肥肉嫩的奄仔蟹,异国风情的鲜甜美味让人眼前一亮;清蒸黄脚立,口感滑嫩鲜甜,吃完鱼之后,蒸鱼汁配上白饭,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棠记餐厅也是品尝河鲜的好去处。这里的海鲜池里有各种各样的河鲜,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餐厅的清蒸黄油蟹,最大程度保留了蟹的原汁原味,蟹肉鲜甜,蟹膏甘香嫩滑;姜汁米酒炆风鳝,姜汁米酒激发出风鳝的鲜美,最后撒上柠檬叶丝,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在这里都能品尝到地道的中山河鲜,感受水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古镇特色:探寻各镇的独特风味

中山,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遐迩。除了石岐乳鸽和水乡河鲜,中山各镇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美食,每一道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人回味无穷。

三乡镇的濑粉,是一道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吃。它的粉条按特殊工艺制成,粉质韧滑爽口,类似桂林米粉,配以上汤肉料,可煮成美味可口的汤粉。三乡濑粉的始创地是三乡镇白石环村,后扩展到全三乡,故名 “三乡濑粉”。据说濑粉是从锅边演变过来,当时村民每逢喜庆日,甚至农闲时,为变变饮食口味,便制作濑粉代饭来吃。到了农历七月十四,三乡的家家户户在早餐或午餐都要食濑粉,有人说这天是濑粉节。听祖辈的人说,古时称攋粉,“又圆又长” 是一家团圆又人人长寿的好意头。

在制作工艺上,三乡濑粉选用当地优质粘米,搭配上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很有韧性的园条状鲜粉。传统工艺中还会加入适量冷饭,使濑粉更加柔韧劲道,增添别样米香。制作时,将粉浆倒入特制濑粉槽,通过底部小孔 “濑” 入即将沸腾的锅中,粉浆遇热凝固成粉条,这一过程对水温、“濑” 粉速度和力度要求极高,全凭师傅经验和技艺。煮好的濑粉需迅速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使其更加爽滑劲道 。如今,虽部分工序可借助机器完成,但仍有传统老店坚守手工制作,只为保留那份原汁原味。

三乡濑粉的汤底堪称一绝,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传统汤底以猪头骨为主料,加入杂骨、泥蛇等食材,慢火熬制数小时,方能成就这一锅浓郁鲜香的高汤。猪头骨富含骨髓和胶原蛋白,为汤底增添了醇厚口感和丰富营养;杂骨使汤味更加浓郁,层次丰富;泥蛇的加入则赋予汤底一种独特的鲜美滋味,让汤底瞬间鲜活起来。月婆鸡汤也是备受推崇的汤底之一,选用鲜嫩鸡肉,搭配红枣、枸杞等滋补食材,经过长时间炖煮,鸡汤浓郁醇厚,香气扑鼻,带有淡淡的黄酒味,既能驱寒祛风,又为濑粉增添了一份温润滋补的口感。

在三乡,“大记” 是濑粉的百年老字号,其制作工艺精湛,口味独特,深受食客喜爱,前几年已在石岐设有分店,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正宗的三乡濑粉。

沙溪镇的扣肉同样声名远扬,属于粤菜系,以其鲜香可口、丰腴甘香、肥而不腻的口感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传说 “扣肉” 源于南宋末年,据说当时宋帝逃难来到中山隆都,村民将自养猪肉用酱料香料大块猪肉煮熟宴请将士,士兵见猪肉外表又大又肥不敢动筷,将领灵机一动,将抗金元帅岳飞的满江红词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来形容大块猪肉就是元兵敌寇的肉,要杀敌立功强身健体就要大口吃敌寇的肉,于是 “寇肉” 的传说也就慢慢流传至今,名称也慢慢从谐音寇肉称为 “扣肉”。

沙溪扣肉选料讲究,以偏肥的 “五花腩” 为首选,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制成。制作时,先将五花肉煮熟,然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再切成薄片,配上芋头、粉葛等食材,放入蒸笼中蒸熟。在蒸的过程中,肉的油脂被芋头、粉葛吸收,使得扣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同时又带有芋头、粉葛的清香,味道浓郁,口感丰富。沙溪扣肉是沙溪当地的 “菜王”,沙溪人只要摆宴席,肯定少不了这道菜。在沙溪镇的隆都渔村大酒楼,就能品尝到地道的沙溪扣肉,其独特的风味定会让你赞不绝口。

黄圃镇的腊味则是广式腊味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由黄圃民间小食作坊的主人王联盛利用当地原料,加上独特的手工艺制作而成。经过一路发展,黄圃腊味利用本地的原材料,经过多种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广式腊味的典型代表。由于黄圃腊味色香味俱佳,甚受百姓欢迎,当地民间纷纷仿效制作,从而形成了腊味制作行业。腊味也从最初单一的腊肠品种发展成为有腊肠、腊肉、腊鱼、腊鸭、腊鸡等众多品种,产品销量占全国市场的 60%,黄圃镇在 2004 年被中国食品协会命名为 “中国腊味食品名镇” 称号。2009 年 10 月,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黄圃腊味坚持采用传统配方和制作工艺,以猪肉为主要原材料,按一定比例肥瘦搭配,拌糖酒味料腌制一定时间,装罐于风干的猪肠衣内,再经分段扎绑、刺孔透水、索绳悬挂、晒晾、烘干等工序,便制成了色香味俱佳的腊味。这样制作而成的黄圃腊味,色泽鲜红明亮,肥肉精莹剔透,肉肥而不腻,入口甘香酥软,瘦肉爽脆,咸中带甜,清香醇厚。在黄圃镇的味可道酒家,就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黄圃腊味煲仔饭,腊味的油脂渗入米饭中,香气四溢,米饭油润可口,蒸熟的腊味水分充足,入口后汁水在口腔四溢,咸香微甜,回味无穷。

街头巷尾的小吃:藏在烟火里的美味

漫步在中山的街头巷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杏仁饼、三稔包、芦兜粽等街头小吃,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山的美食版图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杏仁饼,作为中山的传统特色小吃,以咀香园杏仁饼最为有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18 年,由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的咀香园首创,后来流传到香港、澳门等地,成为一款广东传统饼食。最初的杏仁饼是选用绿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状的饼,在饼中间夹一块薄薄的糖腌猪肉,经烘烤后制成绿豆饼。因饼形似杏仁,且带有杏仁味,入口酥化,故而得名杏仁饼。不过,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因杏仁饼的杏仁形状容易缺角,影响美观,所以外形改为圆形小饼,且制饼工艺经过不断改革,使杏仁饼不但保持香纯浓郁、酥甘溶化的特色,而且饼质更加细腻。如今,杏仁饼的口味也日益丰富,其中杏仁粒杏仁饼最为经典,口感和味道堪称一绝。轻轻咬上一口,松脆的饼身瞬间在口中散开,浓郁的杏仁香味扑鼻而来,饼心香甜,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在咀香园的门店里,总是挤满了前来购买杏仁饼的顾客,无论是作为伴手礼还是自己享用,杏仁饼都是绝佳的选择。

三稔包是沙溪特色传统小吃,味道甜酸甘辣,男女老少咸宜,还具有降血脂、开胃消滞等功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如今早已闻名海外。制作三稔包的关键在于选材与制作工艺,食材虽简单却需精心挑选,包括新鲜三稔、姜丝、干木瓜丝和片糖。制作工艺则复杂讲究,煮一锅馅需要 3 个多小时。三稔,其实就是杨桃,在沙溪,人们将酸味较重的杨桃称为 “三稔”。选用新鲜的三稔将其切成条状进行腌制,馅料是三稔包美味的灵魂,选用嫩姜与老姜相结合,以调节辣度,嫩姜口感脆嫩,辣度适中,老姜则辣味浓郁,香气扑鼻,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在制作馅料时,先将糖片熬化,再加入姜丝和木瓜丝,经过长时间不断搅拌和熬煮,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充分融合,形成独特的甜酸甘辣口感。随着馅料变成红棕色,食材凝成团状,搅拌不动时便可收火出锅。馅料静放冷却后,便可包馅,用三稔包上馅料,搓成橄榄形,晒至八成干,即可食用。品尝三稔包,那甜中带酸、酸中带辣、辣中带甘的独特口感,让人回味无穷,齿颊留香。在沙溪镇的一些传统小吃店里,常常能看到食客们一边品尝着三稔包,一边赞不绝口。

芦兜粽是中山的特色粽子,与普通粽子相比,它的身形更为庞大,犹如粽子中的巨无霸,价格也相对较高。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于是一直沿袭下来,更成为中山本土传承了百年的饮食文化特色。芦兜粽呈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一般直径 12 厘米,长 30 厘米,包好后,武火煲至水滚放入芦兜粽,文火煮 4 个小时,间中加些开水,收火留浸于汤内 4 小时 。芦兜粽是用芦兜叶裹制而成,馅料丰富,味香腻,食之韧滑,与普通粽子风味不同,因而特别受到本地人的欢迎。在端午节期间,中山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芦兜粽的身影,许多家庭也会自己动手包芦兜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美食街区打卡:一站式吃遍中山

在中山,除了品尝各种特色美食,还可以前往各个美食街区,一站式体验中山的美食魅力。这些美食街区各具特色,汇聚了丰富多样的美食,是美食爱好者们的天堂。

岐江美食文化街,作为中山美食文化的重要代表,包括孙文西路步行街、兴中广场、岐江道、康华路沿线的餐饮企业 。这里大型餐饮企业林立,约 30 家知名餐厅各展所长;特色小吃摊档更是星罗棋布,约 120 个摊位热闹非凡。漫步在岐江美食文化街,仿佛置身于美食的海洋。石岐乳鸽、粉果 “金吒”、香酥杏仁饼等种类繁多的小吃、茶点及特色饮食,不仅承载着中山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风味撩动着八方游客的味蕾。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岐江河畔的美丽景色,感受中山的历史韵味与现代都市的繁华。

喜湾 128 美食街同样独具魅力,位于紫马岭公园西边,共有餐饮业态约 70 家。这里的一层汇聚了特色粤菜、异国风情菜系、火锅烤肉等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二层则是 “夜市新天地”,各种网红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喜湾 128 美食街与东区非遗文化跨界互动,打造了全国首家非遗主题的肯德基起湾金龙文化主题餐厅,还联合心研茶打造起湾金龙文化主题店,传统品味与烟火气的碰撞融合,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美食消费新体验 。此外,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文艺展览及演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品味文艺的休闲场所。

位于中山市南区城南一路 9 号的环城美食街,紧邻中山树木园公园,在保留深厚文化底蕴的烟火气中,巧妙融合新中式美学,成为潮流与传统交织的新地标。这里有德益友海鲜酒楼、益源客家王和一煲鸽等老字号坐镇,引领经典风味;新兴品牌则如璀璨新星,以创意菜式点亮味蕾,为食客们开启了一场难忘的视觉与味觉盛宴。坐在路边的餐桌旁,品尝着美味的佳肴,感受着微风的吹拂,别有一番惬意。

小榄海港城 - 樱花里美食圈也是美食爱好者的必去之地。这里以海港城、樱花里为中心,打造了 3 分钟美食生态圈,集美食、艺术、娱乐、购物于一体。海港、小榄人家、中兴行等知名新派粤菜名店与樱花里内的创意潮流美食店竞相绽放,在这里,你既可以品尝到菊城美食文化四大宴、小榄炸鱼、菊花肉等传统特色美食,也可以打卡日式料理、韩式烤肉、意大利风味等网红美食,满足家庭休闲美食聚会和时尚达人味蕾探索需求。

东凤凤巢湾夜市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坐拥一线江景,能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到美丽的江景。这里汇聚了西江河鲜、沙葛焖鸭、特色蒸黄脚笠鱼、喜酌江湖融合菜、海钓刺身等众多美食,还有凤巢湾艺术馆、供销社文化博物馆、东凤民俗展示馆等地方可以参观,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岐江美食文化街的历史韵味,还是喜湾 128 美食街的多元融合,亦或是其他美食街区的独特魅力,都值得你亲自去探索和体验。在这些美食街区,你可以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山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美食文化传承:味道背后的故事

中山美食,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中山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背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石岐乳鸽,作为中山美食的代表,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如今,石岐乳鸽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技艺,中山市相关部门积极举办制作技艺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门技艺。许多老字号店铺,如石岐佬,更是坚守传统工艺,选用优质的原料,精心烹制每一只乳鸽,力求将石岐乳鸽的独特风味展现给每一位食客。他们不仅是美食的制作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让石岐乳鸽这张中山美食名片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闪耀。

三乡濑粉的制作工艺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也是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传承和弘扬三乡濑粉文化,三乡镇政府积极推动濑粉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和体验。在活动中,人们可以亲眼目睹濑粉的制作过程,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许多家庭也将濑粉的制作工艺视为家族的传承,长辈们手把手地教晚辈制作濑粉,让这一传统技艺在家庭中得以延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山美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餐厅在保留传统美食风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烹饪技术和食材,推出了一系列创新菜品。一些餐厅将石岐乳鸽与其他食材搭配,创造出了新的口味和菜品;还有一些餐厅在三乡濑粉的汤底和配料上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山美食的种类,也为中山美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中山美食文化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山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品尝到中山的美食,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中山美食文化也将借助各种平台和活动,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相信在传承与创新的共同推动下,中山美食文化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中山市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如果你还未曾领略过中山美食的独特魅力,那么不妨收拾行囊,踏上这片美食的沃土,亲自探寻那些藏在大街小巷中的美味,感受中山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你一定会被中山美食所征服,留下一段难忘的美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