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中山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
2025-01-02
南头镇,这座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北部的魅力城镇,宛如一颗镶嵌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璀璨明珠。它毗邻佛山市顺德区,东和东南与黄圃镇紧密接壤,西和西南隔鸡鸦水道与东凤、阜沙镇两两相望,北与佛山市顺德区唇齿相依,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尽享区域协同发展的红利。全镇面积 28 平方千米,在这片不算广袤的土地上,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截至 2023 年,常住人口约 20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5 万人,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为南头镇注入了多元的文化与蓬勃的创造力,共同绘就南头镇丰富多彩的发展画卷。
回溯历史,南头镇的起源可远至明代(1368—1644 年),彼时大海淤积,坡头沙(东海十六沙之一)渐露端倪,这片新生之地属古海乡海域。岁月悠悠,清初已有先驱者到此垦耕,星星点点的村落如雨后春笋般慢慢形成,穗西村那块刻有咸丰十年(1860 年)字样的压闸石,便是这段历史的无声见证者,当时南头地属黄旗都。
步入民国时期,南头镇的行政区划如棋局般多变。先是隶属于第九区(东海区),后又归属文明乡,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 “坐标”。
新中国成立后,南头镇的发展迎来新篇章。1949 年冬,它归属第九区文明乡,下辖 12 个村;1953 年 6 月,改属第七区;1955 年 8 月,南头区正式设立;1957 年 2 月,南头乡应运而生,并析出东凤乡;1958 年 8 - 10 月,南头公社成立,后并入小榄公社成为南头耕作区;1961 年 8 月,恢复为南头区;1967 年,再度改称南头公社;1974 年 1 月,东凤公社析出,南头公社自此以新的格局开启发展之路;1984 年 2 月,随着中山县变身中山市,南头区重现;直至 1986 年 12 月,南头镇正式定名,此后一路砥砺前行,逐步成长为今日之繁华模样。
南头镇,作为声名远扬的 “中国家电品牌基地”,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产业星空中熠熠生辉。家电产业无疑是南头镇发展的中流砥柱,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勾勒出一幅以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引领,小家电琳琅满目,零配件配套完备的产业盛景,产品种类更是多达 165 个,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白电、黑电产业链完备镇区。
漫步在南头镇,TCL 空调、广东长虹、奥马冰箱等百亿级龙头企业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TCL 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作为 TCL 集团智能健康电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核心阵地,依托集团强大后盾,不断探索智能健康电器领域的无限可能,其产品线覆盖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环境健康电器、厨房健康电器等多个品类,已然成为中国健康电器行业的领军者。广东长虹电器有限公司扎根南头镇,借助长虹品牌深厚底蕴与前沿科技研发实力,在家电领域持续深耕,电视产品更是凭借出色画质与智能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奥马冰箱多年来专注制冷领域,以精湛工艺与创新设计铸就卓越品质,连续多年在冰箱出口领域独占鳌头,为全球无数家庭送去清凉。
截至目前,南头镇汇聚各类企业 6000 余家,其中家电及相关配套企业多达 5800 家。这里不仅孕育了 3 家百亿级企业、75 家亿元以上企业、280 家规上工业企业、145 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 51 家 “专精特新” 企业,更拥有 50 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众多企业携手共进,形成紧密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与协同优势尽显,共同推动南头镇家电产业向着更高峰攀登。
面对深中通道通车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南头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与深圳、东莞等城市互动,全力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快整合现有工业用地,聚焦智能家电、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为承接优质资源注入强劲动力。自 2022 年起,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 1471 亩,新建高标准厂房超 182 万平方米,为产业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近年来,南头镇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2023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 600 亿元,高达 635 亿元,创历史新高,全镇空调产量突破 1500 万台、冰箱产量突破 1200 万台、电视机产量突破 1000 万台。2024 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95 亿元,增长 10%,增速位居全市第 3;规上工业增加值 72.1 亿元,增长 15.2%,增速位列全市第 2;社消零 21.8 亿元,增长 1.3%;工业投资 9.8 亿元,增长 90.1%;工业技改投资 7.2 亿元,增长 52.1%;进出口总额 249.7 亿元,增长 33%,增速更是在全市独占鳌头。
这一系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南头镇坚定不移地走 “产业立镇、工业强镇” 之路。一方面,南头镇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凭借自身产业优势与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已落实广东国电、怡福工业园等 15 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额超 8.16 亿元。另一方面,“工改”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土地开发强度高达 86.9% 的困境,南头镇迎难而上,自 2022 年起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 1471 亩,新建高标准厂房超 182 万平方米,不仅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广阔空间,还成功推动龙头企业如广东长虹、TCL 空调通过 “工改” 实现增资扩产,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为经济持续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头镇,恰似一块强力的交通磁石,将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要素紧密吸附,构建起一张外联内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为经济腾飞与民众出行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高速公路方面,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如一条蜿蜒巨龙穿镇而过,并设有南头出入口,这一便捷通道让南头镇与广州、珠海等城市无缝对接,驾车前往广州中心城区仅需约 40 分钟,奔赴珠海市区更是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极大地拉近了南头镇与周边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无论是商务往来、旅游出行,还是货物运输,都变得高效快捷。广中江高速于 2024 年 10 月 18 日开通的南头北收费站(M、N 匝道出入口),更是锦上添花,使镇内工业大道得以直通高速,不仅让南头镇往返湛江、江门等地的通行时间大幅缩减,约 40 分钟的车程缩短为原来的一半,沿线群众尽享出行便捷,而且为当地制造业货运开辟了一条高速通道,高效快捷的运输路线有力推动了制造业蓬勃发展。
铁路运输领域,广珠城际铁路在南头镇设立南头站,这个被誉为广珠城际铁路中山段 “北大门” 的站点,自 2012 年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已超数百万人次。每日有多趟列车穿梭停靠,前往广州南站最快仅需 30 分钟,到珠海站也不过 40 分钟左右,为居民日常通勤、商务出行、旅游度假提供了极大便利。便捷的城轨交通,吸引了众多周边城市的人才来南头镇就业创业,也让南头镇居民能够轻松畅享大湾区都市生活圈。
在城市道路建设上,南三公路作为中山市北部的交通大动脉,宛如一条活力涌动的经济纽带,连接着南头镇、黄圃镇、三角镇等地。近年来,南三公路南头至黄圃段完成快速化改造,主线通车后,行车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锐减至 10 分钟,道路通行能力提升数倍。这条道路不仅改善了居民通勤条件,让日常出行更加高效,还极大促进了区域间人员、物资交流,加强了与中山市区及其他镇街的联系,为沿线商业繁荣、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众多企业借助便捷交通扩大市场范围,区域经济发展由此驶入快车道。
南头镇,这片钟灵毓秀之地,不仅有着繁荣的产业,更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生态与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宛如一座现实版的 “桃花源”。
漫步在南头镇,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镇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鸡鸦水道、容桂水道、黄圃水道如灵动丝带环绕全镇,镇内河道总长达 45 公里,水域面积约 3 平方公里,水面率超 10%,滋养着这片土地。鸡鸦水道,作为西江洪水的重要宣泄通道,不仅保障着区域的水安全,还承载着繁忙的水路交通,北通顺德、肇庆,南达石岐、珠海、澳门、香港,为南头镇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镇内河涌更是星罗棋布,如民安 5 队涌、中心河、穗西涌等,曾经的 “臭水河” 经过大力整治,已华丽转身为 “示范涌”。如今,涓涓清水沿着河道缓缓流淌,一河两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步步皆景,水中鱼虾嬉戏,水面波光粼粼,与岸边休闲漫步的居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生态画卷。
绿化景观方面,南头镇同样成绩斐然。全镇绿化覆盖率高达 40%,绿地率达 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5 平方米。街头巷尾,绿树繁花错落有致,仿佛四季都被打翻了调色盘,五彩斑斓。南头镇湿地公园,犹如一颗镶嵌在镇中心的绿色明珠,园内湖泊澄澈如镜,溪流潺潺蜿蜒,花海缤纷绚烂,还有各类运动、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是居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
在环境卫生与文明城镇建设上,南头镇更是不遗余力。近年来,南头镇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截至 2024 年 11 月 5 日,纳入未达标水体整治的 45 条河涌已全部进场施工,累计完成管道铺设 117.5 公里,完成率 97.9%,河涌水质持续改善,让绿水长流成为常态。同时,全镇持续开展 “三清三拆三整治” 行动,对乱搭乱建、垃圾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让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为营造整洁有序的镇容环境,南头镇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让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南头镇还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从社区到校园,从企业到街头,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居民们的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爱护环境、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成为风尚,邻里关系和睦融洽,社区活动丰富多彩,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和谐,真正实现了生态与人文的美美与共,让每一位生活在此的人都能尽享惬意悠然的美好生活。
南头镇,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不仅书写着经济发展的壮丽篇章,更流淌着源远流长的人文血脉,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交织碰撞,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美食文化,是南头镇一张独特的名片。这里河涌纵横,水产资源得天独厚,黄鱼、风鳝等河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南头人以鱼为媒,烹制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黄鱼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黄鱼鱼生,薄如蝉翼,入口鲜嫩爽滑,尽显食材本味;鱼茸羹,汤汁浓稠,鱼茸细腻,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煎焗黄鱼春,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香软糯,让人回味无穷;黄鱼云吞,个大馅足,鱼肉的鲜美与面皮的劲道完美融合;蕉蕾粥,清香四溢,清热降火,为这顿海鲜盛宴添上一抹清新。2024 年,南头黄鱼宴烹饪技艺入选中山市第十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南头美食文化的高度认可,更是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俗文化方面,五人飞艇赛和慈善灯酒习俗犹如两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五人飞艇赛,这项起源于清末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承载着南头百姓庆祝丰收的喜悦,历经百年风雨,于 2012 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金秋时节,鸡鸦水道上热闹非凡,一艘艘赛艇如蛟龙出海,选手们喊着响亮的号子,奋力划桨,溅起层层水花;岸边观众呐喊助威,声浪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慈善灯酒习俗同样历史悠久,自清末兴起,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正月,各村社区张灯结彩,花灯高挂,寓意吉祥。乡亲们围坐一堂,品尝美酒佳肴,共叙乡情,同时踊跃参与慈善捐款,帮扶助困、敬老助学,让爱心在这片土地上传递。
在现代文化领域,南头镇同样活力四射。镇内文化场馆、艺术中心星罗棋布,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定期举办的 “南头镇文化艺术节”,汇聚了音乐、舞蹈、戏剧、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本土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场场文化盛宴。
南头镇还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推动 “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 等活动,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通过举办非遗技艺培训、民俗文化讲座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家乡文化的传承者,让南头的人文魅力得以代代延续,不断书写着古韵与新风交融的精彩故事。
展望未来,南头镇宛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在时代浪潮中笃定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彼岸。
产业发展上,南头镇将紧握智能家电、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 “船桨”,加速前行。一方面,依托现有深厚产业根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传统家电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品牌;另一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健康领域,结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养生养老等产业,打造宜居宜业的健康小镇。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借助周边先进制造业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为全镇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城市建设层面,南头镇将以 “绣花功夫” 精心雕琢每一寸土地。持续推进 “工改” 工作向纵深发展,释放更多优质产业空间,吸引高端人才与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同时,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加快美丽圩镇客厅建设,将其打造成集历史文化展示、特色产品展销、休闲娱乐、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镇新名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连接,进一步提升南头镇在大湾区交通网络中的枢纽地位,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
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南头镇将绘就一幅山水相依、人文共融的绝美画卷。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河涌整治、绿化提升等工程,守护好绿水青山,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成为南头镇的日常写照。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五人飞艇赛、慈善灯酒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南头镇独特的人文魅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向着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城镇目标大步迈进,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