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中山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
2025-01-02
横栏镇,隶属广东省中山市,宛如一颗镶嵌在珠江三角洲南部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位于西江出海口东岸,距中山市城区仅 13 公里,西临西江主航道下游,与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隔江相望;东以河为界与沙溪镇相邻,南和大涌镇接壤,北靠古镇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镇面积 75.7 平方公里,下辖 10 个村和 1 个社区,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常住人口达 200522 人。
这里地势平坦,河涌交错纵横,肥沃的土地与丰富的水产资源相得益彰,素有 “鱼米之乡” 的美誉。亚热带季风气候赋予了横栏充足的光热与充沛的雨量,年平均气温 22.0℃,年均降水量 1665 毫米,太阳每年两次从天顶经过,为这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横栏历史源远流长,其得名颇具趣味,因辖区地形恰似横在河中的一块木头,故而得名横栏。自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起,它便属大榄都,历经岁月变迁,在清道光六年(1826 年)分属大榄都和龙眼都,光绪初年又分属隆镇和榄镇,宣统二年(1910 年)后归属于二、三区。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先后分属西乡、西海区以及二、三区。新中国成立后,横栏的行政归属依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1953 年 3 月分属十六区和十二区,同年 6 月撤销十六区后改属六区,1955 年 8 月称横栏区,1957 年复称横栏乡,1958 年秋成立公社,同年 11 月并入沙溪公社,1959 年又析出恢复横栏公社,1961 年称横栏区,1963 年再称横栏公社,1964 年将下属特沙大队划给当时的新会县,直至 1983 年底再称横栏区,1986 年正式定名为横栏镇。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横栏犹如一颗顽强的种子,在时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长,每一次的行政变革都是其成长的印记,见证着它从古朴走向现代的艰辛历程。
近年来,横栏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始终锚定中山市 “东承、西接、南联、北融” 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建设等多重机遇,坚定不移实施交通畅通工程,逐步打造成为内通外联的中山市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横栏镇内交通网络发达,除了正在建设的深江铁路,还包括 “三高速”—— 中江高速、中开高速、西部外环高速,以及 “四干线”—— 岐江公路、古神公路、沙古公路、二环快速路(含纵四线横四线),为横栏的交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3 年,西部外环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工程相继通车,犹如为横栏镇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6 月 30 日,深中通道与中开高速同步通车,中开高速中山段起点与深中通道相连,向西穿越横栏镇,跨越赤洲河和拱北河,与中山西环高速相交,并顺接江门段磨刀门西江特大桥。从 2016 年到 2024 年,这座用时 8 年建设的 “超级工程”,不仅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 2 小时缩短为 30 分钟,标志着横栏镇 “三高四快” 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全面开启一体化新进程按下 “启动键”,更是横栏镇释放其潜在流量的关键。深中通道的建成,不仅连通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群,更成为了湾区融合的重要走廊和市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横栏镇作为深中通道珠江西岸的登陆点,与珠江口东岸城市的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经济的融通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交通枢纽地位和经济潜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正在建设的深江铁路中山西站位于中山市横栏镇辖区内,辐射周边沙溪镇、大涌镇、古镇镇,是深江铁路自江门延伸到中山的第一站,也是中山境内唯一设在镇上的高铁站场。随着中山西站的加快建设,横栏镇即将更紧密融入深圳半小时轨道交通经济圈,进一步增强其区域交通的便捷性,为镇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中山西站已启动工程桩施工,工期为 1034 天,预计 2027 年 5 月竣工。
交通的变革为横栏镇带来了全方位的发展契机。在产业方面,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入驻,尤其是灯饰产业,原材料与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企业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进一步巩固了 “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 的地位。同时,花木产业也搭乘交通快车,花卉苗木能够更快速地运往全国各地,拓宽了市场空间,让 “中国花木之乡” 的美誉传得更远。在经济发展上,交通改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外来资金涌入,为横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推动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换代,向着现代化湾区名镇大步迈进。
横栏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特色鲜明,“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 与 “中国花木之乡” 两大国字号产业熠熠生辉,成为其经济腾飞的强劲双翼。
回溯照明灯饰产业的发展历程,2000 年左右,它在横栏镇悄然萌芽,随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截至当下,全镇工业企业中,照明灯饰企业数量占比超七成,达 8000 余家,从业人员超 13 万。2018 年全年照明灯饰产值更是突破 130 亿元,占全镇总产值超 60%。这里不仅企业数量众多,而且产业链条完备,从光源、配件到成品灯饰,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形成了集规模化、集群化于一体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
横栏镇与周边产区协同发展,与 “中国灯饰之都” 古镇镇携手共进,签署《灯饰产业协作发展框架协议》,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中山照明灯饰产业集群。同时,积极与小榄、江门、深圳、东莞等产区联动,发挥自身在制造环节的深厚底蕴,构筑华南地区最大的照明灯饰产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横栏镇凭借规模制造、产业配套、人才集聚、商贸物流、营商环境等五大差异化竞争优势脱颖而出。
规模制造上,作为 “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广东省新型照明灯饰专业镇”,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让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产业配套方面,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催生出多元化的产品品类,五金配件、塑料、包装印刷、物流仓储等配套企业超 3000 家,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创业沃土;人才集聚优势显著,十余年的产业发展吸引并沉淀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与熟练工人;商贸物流上,毗邻古镇的区位优势,加之不断释放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物流交通、成立物流行业协会,让商贸往来畅通无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从服务、创新到平台搭建,全方位的改革吸引着各地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横栏镇的照明灯饰企业还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将照明与工艺文化巧妙融合。中山市中轼家居照明有限公司创立 “超班” 品牌,以高品质木材结合精湛手工雕刻与现代工艺,打造木制装饰灯,古典与时尚完美交融;中山市威御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木制风扇吊灯,节能静音、功能多样,备受消费者青睐;中山市瑞萱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兴茂木业有限公司、广东众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木制灯饰领域深耕细作,不断丰富产品设计与制作经验,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横栏镇的花木产业同样成绩斐然。时光回溯到 23 年前,三沙村的农民们大胆尝试,承包土地开启花木种植之路,自此,花木产业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横栏镇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花木集散地,全镇花木经营面积达 3 万亩,花木场数量超 2600 个,花木品种逾 1000 种,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集研发、种植、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大型产销中心的华丽转身。
横栏镇花木产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与支持。三沙村党支部、村委会先行先试,采用 “反承包” 土地流转方式,在西江边开发花木生产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地的龙头企业也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像林婷园林,作为三角梅种植的佼佼者,不仅自身规模持续扩大,还带动周边数百户农户参与种植,通过与政府、高校合作开展 “三角梅抗寒实验”,研发出耐寒新品种,成功开拓北方市场,同时积极向居家花卉市场进军,创新推出三角梅 “行道树” 等新品类,建立起完整的三角梅产业链。
本土花卉协会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三沙花卉协会自 2004 年成立以来,带动全村半数以上土地发展为花木基地,与广东省农科院、中山市农业推广中心紧密合作,研发多个新品种,并无私分享科研成果,推动全村 110 余家花木种植户及企业抱团发展。
近年来,横栏镇以花木产业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举办花木产业大会,这一盛会已连续举办 5 届,成为中山市极具影响力的行业展会,累计签约采购额超百亿元,有效带动全市花木产业集聚发展。在 2024 年的大会上,更是创下 4 个 “首次”,密集发布行业报告、推出 “花木栏” IP 形象、设立创意居家花卉展和花木新质生产力展、发起 “绿美认种” 活动,全方位提升了花木产业的影响力与附加值。
此外,横栏镇还创新推出 “探花姐姐” 项目,针对花木产业 “销售渠道单一”“从业人员缺口”“品牌效应不强” 等痛点,吸纳镇上妇女参与培训,学习花卉培育、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技能,成功打通线上营销渠道,促进超 15% 的中山花木经营主体转型,推动近 400 名妇女就业增收,开拓 “探花游” 文旅路线,接待研学团近百次,带动花木产业增收超千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让 “美丽经济” 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近年来,横栏镇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2024 年 1-11 月全镇 GDP 增长 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3%,工业投资增长 12.6%,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41.5%,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为横栏镇的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传统优势产业照明灯饰持续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如一些企业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使灯饰产品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亮度、颜色等参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精密五金、童车等产业蓬勃发展,与灯饰产业协同共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童车产业为例,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横栏镇已然成型,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为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横栏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智能家居、新材料等领域成为发展新热点。横栏镇瞄准时机,布局面积超 2 万亩的中山智能家居产业园(横栏片区),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致力于研发生产智能家电、环保新材料等产品,填补了产业空白,优化了产业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商贸服务业领域,横栏镇同样成绩斐然。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物流运输更加便捷高效,众多物流企业纷纷在横栏设立分支机构,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为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推动横栏镇经济朝着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大步前行。
横栏镇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这里水韵灵动,河涌交织如网,全镇共有 33 条河涌,总长度约 140 公里,水域面积达 4.5 平方公里,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这片土地。曾经,部分河涌面临着黑臭水体的困扰,如贴边横河,全长 600 米,由于周边居民和工业区生活污水直排、多年未清淤,一度发黑发臭,被列为全市 19 条农村黑臭水体之一。为了重塑水乡生态,横栏镇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控源截污、河道清淤、活水循环多管齐下,新建沿河截污管道 1400 多米,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5400 多米,清淤 670 多立方米,并加强活水循环调度,让贴边横河重焕生机,再现碧水绿树掩映、鱼虾浅底遨游的岭南水乡美景。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全镇河涌水环境质量较 2021 年同期改善 62%,劣 Ⅴ 类河涌和黑臭河涌数量大幅减少,已顺利消除重度黑臭水体和 2 条国家农村黑臭水体,33 条河涌截污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累计新建污水管网超 177 公里、进度 99%,管网通水长度超 160 公里。
在大气治理方面,横栏镇同样不遗余力。镇生态环境保护局铁腕治污,推进碧水蓝天行动,对涉气企业严格监管,精准发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通过检查企业 750 余家,立案查处 “散乱污” 企业 58 宗,拟作出行政处罚金额 500 多万元,有效遏制了大气污染源头。2023 年第一季度,横栏水质排名全市第 9,与 2022 年底相比上升 14 名;1-6 月,环保信访平台办理效率全市第一,环保立案查处案件数居全市第一,生态环境执法事项监管位居全市第二,这些成绩都是横栏镇生态治理成效的有力见证。
绿色发展理念还深深融入产业转型之中。2023 年 6 月 3 日,横栏镇首个环保共性产业园正式建成运营,建设规模 15 万平方米,已有多家企业签约入驻,意向入园企业 20 多家,为传统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同时,全镇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使用,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越来越多的工厂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截至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 [X] 兆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X] 吨。
凭借着卓越的生态建设成果,横栏镇先后荣获 “广东省森林小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等称号。西江花洲公园更是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沿西江 3.7 公里生态廊道改造提升,投入近 6000 万元,园内泛南方九省一市花境展、休闲碧道等配套一应俱全,漫步其中,江风拂面,花香四溢,让人流连忘返,成为横栏镇生态宜居的闪亮名片。
横栏镇文旅资源丰富多样,犹如一座多彩的宝藏,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西江花洲公园是横栏镇的璀璨明珠,由横栏镇先后投入近 6000 万元,依托西江自然风光与特色花木产业资源,对沿西江 3.7 公里生态廊道精心改造而成。这里不仅有百里花田、观景步道,还有独具特色的九省花境,它由广东、广西、福建等 9 个省的花协及深圳花协参与设计布展,共打造出 10 个精品花境展园,总面积约 37 亩,四季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漫步其中,既能欣赏到不同地域花卉争奇斗艳,又可眺望西江落日余晖,感受水天相接的壮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横栏古镇景区同样韵味悠长,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保存着众多完好的古建筑、古街道与古祠堂,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传统岭南水乡风貌扑面而来,古韵四溢。景区内还设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展示和表演,像糖水制作、剪纸等,游客们可以一边品尝地道的本地美食,如软糯香甜的双皮奶、清香爽口的马蹄糕,一边欣赏精美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之中。
民俗文化节更是横栏镇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舞台。活动期间,民间艺术表演精彩纷呈,舞龙舞狮威风凛凛,舞者们身手矫健,巨龙与雄狮仿佛被赋予生命,在空中翻腾舞动,引得阵阵喝彩;咸水歌演唱悠扬婉转,那质朴的歌声带着浓浓的水乡风情,诉说着百姓的生活点滴。传统手工艺展示区琳琅满目,精美的刺绣、古朴的木雕、细腻的竹编等让人目不暇接,展现着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地方美食节上,各种特色小吃香气四溢,鱼饼、炸云吞、芦兜粽等美食,满足着游客的味蕾,让人流连忘返,深入领略横栏的民俗风情与人文魅力。
回首过往,横栏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蓬勃发展的产业、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已然成为珠江三角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展望未来,横栏镇更是前景无限,充满希望与机遇。
在产业发展的征程上,横栏镇将继续砥砺前行,做大做强 “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 与 “中国花木之乡” 两大支柱产业。照明灯饰产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大步迈进,加大研发投入,引入前沿技术,如 5G、物联网等,让灯饰产品不仅点亮空间,更能实现智能交互、节能环保,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拓展国内外市场,巩固其在全球照明灯饰产业中的地位。花木产业则依托深厚底蕴,深化产业融合,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育更多优良品种,提升花卉苗木品质;另一方面,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兴手段拓宽销售渠道,打造花木电商之都。并且,以花木产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花卉深加工、园林设计、观光休闲等多元业态,实现产业的华丽升级。
生态建设方面,横栏镇将持之以恒守护绿水青山,让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持续推进河涌治理,巩固治水成果,确保水质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持续修复,再现更多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水乡画卷。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加绿色空间,提升森林覆盖率,让横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文旅融合发展也将开启新的篇章。横栏镇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整合特色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旅项目。西江花洲公园持续升级,丰富花卉展览、文化活动,提升游客体验;横栏古镇景区加强保护与开发,修缮古建筑,传承民俗技艺,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活力。此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发更多乡村旅游线路,推出特色民宿、农家美食等,让游客感受田园之美、乡土之情。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横栏镇必将乘势而上,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向着更加活力、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湾区名镇目标奋勇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