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历史事件

2024-12-24

风起近代,革命潮涌

中山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与孙中山先生及兴中会的成立紧密相连。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请求改革遭拒后,深知和平改良之路行不通,遂前往檀香山。在其兄孙眉及当地华侨的支持下,于 11 月 24 日创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为宗旨,首次明确提出推翻满清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

兴中会的成立意义非凡。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众多爱国志士受此鼓舞投身反清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兴中会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领导人才,像孙中山等早期革命家在兴中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兴中会成立后积极策划起义,虽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失败,陆皓东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国外,但他们并未放弃。1899 年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1900 年孙中山派郑士良发动惠州起义,史坚如在广州策应。1905 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合组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并系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抗战烽火,不屈脊梁

中山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中山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日军侵略的目标之一。日军频繁轰炸中山,许多城镇乡村沦为废墟,无辜百姓伤亡惨重。1938 年 2 月,日军占领中山七区三灶岛,并在此修建机场等军事设施,对周边地区进行狂轰滥炸。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山人民奋起抵抗,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横门保卫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役。1939 年 7 月及 9 月,日军两次进犯横门,这里是珠江出海口八大门之一,也是中山县水上交通的咽喉。中共中山县委积极与国民党中山县当局合作,领导全县军民共同抵御外敌。县委副书记梁奇达号召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县委和四区区委领导的武装集结队、别动队协同守备队作战,还以抗先的名义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紧急动员了 1000 多名抗先、妇协会员,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担架队、运输队、慰劳队等开展支前工作。在全县军民的浴血奋战下,经过 8 天的持续战斗,首次横门保卫战取得胜利,打破了 “皇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拉开了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同年 9 月的第二次横门保卫战,全县军民再次合力抗击来犯之敌,经过多次激烈战斗,杀伤大量日军后,成功击退敌军,取得了第二次横门战斗的胜利。

除了横门保卫战,中山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1 年,中共中山县委派谢立全、梁奇达到五桂山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这里具备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诸多有利条件,如地理位置险要、群众基础良好、党组织力量较强等。经过深入研究和筹备,五桂山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中心县委将五桂山的两个主力中队整编,成立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队伍不断壮大。五桂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山抗日武装提供了重要的后方基地,成为南番中顺主力游击部队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游击队员们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群众的掩护,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和进攻。

改革先锋,开放新篇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山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独特的 “中山力量”。

改革开放之初,中山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创新精神。1978 年,中山县小榄公社埒西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全家总收入达 10540 元,纯收入 6000 元,人均 750 元,远超当地普通社会收入水平,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村 “万元户”。黄新文的致富之道,主要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禀赋,在参加集体生产的同时,大搞家庭副业。他专心养猪,利用自留地培育蘑菇,还在屋前屋后空地栽种柑橘、荔枝、龙眼、木瓜等经济作物。1978 年,他家出售生猪 21 头,肉重 3649 斤,交售三鸟 16 只,蘑菇 500 多斤。黄新文的成功事迹得到了当时公社党委和县委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被树立为全县农民勤劳致富的榜样,引发了解放思想的热潮,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鲜活范例。

中山在对外开放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创造了多个中外合作的 “第一”。1979 年,霍英东一行来到中山考察,决定在三乡建设中山温泉宾馆。1980 年 12 月 28 日,中山温泉宾馆正式开业,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外合作建设的宾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宾馆,为中外合作项目树立了成功范本。宾馆的建设过程体现了 “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在当时国内没有中外合作建宾馆酒店先例的情况下,霍英东联合何贤、何鸿燊、马万祺等组成中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投资 4000 万港元兴建宾馆,采用 “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培训员工)的方式,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开业的全部工作。霍英东还将香港的管理方法引入,实行承包制、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在中山温泉宾馆赢得国际国内声誉后,为给客商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中山又开始兴建国内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当时,高尔夫运动在国内还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标签,但在霍英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 3000 万港元建设球场。1984 年 1 月,邓小平南方视察下榻中山温泉宾馆时,巡视了正在建设的高尔夫球场,为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肯定作用。同年 8 月,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建成开业,中国大陆从此有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

1983 年 7 月 15 日,中山市长江乐园建成开业,这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游乐场。它由香港商人和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老板与长江旅游发展总公司合作开发,长江旅游发展总公司提供土地,他们提供游乐设备,三方共担风险。这种创新协作模式开创了中外合作办企业的新模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提供了范本,也促进了中山与境外的紧密合作,带动了国际旅行社落地业务、中山港建设港澳码头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山还通过举办各类招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项目。例如,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成效显著,2010 年各镇区上报可签约境外项目 120 宗,投资总额为 10.8524 亿美元,境内市外项目 90 宗,项目金额 31.4794 亿美元。近年来,中山更是全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十大主题产业园,全市可供出让产业用地总面积达 2 万亩,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山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改革的 “头号工程”,在 2024 年第二期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在 2024 中山全球招商大会上,现场签约洽谈项目投资总额超 3000 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多个领域,项目来源包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内多个重点区域。

城市变迁,人文传承

中山,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深刻的变迁与发展。从早期的工商业兴起,到如今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其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塑造了城市的崭新面貌,也深刻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成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源泉。

中山的城市规划历程源远流长,自 1984 年起,便踏上了全面且规范的编制之路。编制完成的《中山市总体规划(1985 - 2000)》,犹如一幅宏伟蓝图,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在随后的岁月里,中山市持续加大规划编制力度,众多专项规划如《中山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2 - 2010)》《中山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继出台,宛如一个个精密的齿轮,共同推动着城市规划体系不断趋于完善。这些规划不仅着眼于城市的整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更充分考虑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为中山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中山斩获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等殊荣,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中山城市建设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生动体现。荣获 “联合国人居奖”,标志着中山在全球城市发展舞台上崭露头角,其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与肯定,成为世界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与典范。

科技创新在中山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是推动城市不断迈向现代化的核心动力。近年来,中山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蓬勃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犹如一颗新星在行业内迅速崛起,其研发的创新药物为全球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在超精细微孔加工等核心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推动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在政府层面,中山市科技局与深圳市科创局携手合作,共同签订了两市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科研机构层面,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深圳科研机构紧密合作,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协同发展;企业层面,深中产业对接会的成功举办,如同一座桥梁,有效促进了深圳与中山两地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为中山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